在電子設備廣泛應用的時代,電路板作為核心部件,其儲存與維修至關重要。技術的儲存方法能延長電路板壽命,而效果優良的維修手段可保護設備正常運行。
電路板儲存方法
環境條件把控
儲存環境需保持干燥、陰涼、通風良好。溫度宜控制在15-30℃之間,過高溫度會使基材老化,過低則可能使板材變脆。相對濕度應保持在30%-70%RH,好的控制在50%以下,高濕度易導致吸濕,影響介電性能,增加層間分離風險,低濕度則可能引發靜電累積,損害敏感元器件。
包裝密封措施
采用防潮(以實際報告為主)包裝,使用真空防潮(以實際報告為主)袋密封電路板,并加入適量干燥劑(如硅膠),避免吸濕,尤其是多層板和高頻板,吸濕會顯著降低介電性能。同時,需要使用防靜電(以實際報告為主)袋保護,防止靜電損害敏感電路和焊盤表面,裸露的銅箔、鍍金或鍍銀表面尤其容易因靜電或空氣氧化造成性能劣化。
儲存時間限制
不同表面處理工藝的電路板儲存時間不同。噴錫(HASL)一般存儲期限為6個月,超過期限易出現表面氧化或錫層失效;化學鍍金/沉金(ENIG)相對穩定,存儲期限通常可達12個月;沉銀易氧化,推薦存儲期限不超過3個月,需嚴格控制濕度;OSP(有機(以實際報告為主)保焊膜)存儲期限短,僅為3-6個月,需密封保存。
儲存位置及堆疊方式
存放在清潔、無塵、無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,避免與酸堿性物質接觸,灰塵和化學污染可能導致焊接不良或短路。推薦將電路板垂直懸掛于防靜電(以實際報告為主)架上,避免因重力造成變形;如需平放,應使用防靜電(以實際報告為主)墊片,均勻堆疊,避免壓力過大導致翹曲或損傷。
電路板維修方法
外觀檢查法
拿到電路板后,首先觀察是否有鼓包、炸裂、燒焦的地方,敷銅是否有斷裂,接口、金手指是否有發霉發黑的現象等。詢問客戶故障現象及發生過程,有助于將故障重要集中在某些部位。
測試檢測法
使用萬用表的蜂鳴檔測接線,檢查是否有短路;通電后測電路板整流后有無310V電壓,若無,查初級電路(如整流橋、保險絲),若有,說明前級正常,問題在后級;檢查電源管理芯片的供電和輸出電壓是否正常;查看電源線到電路板有無220V電進來;通電后檢查變壓器的供電和輸出是否正常。
元件更換法
對于電解電容等易老化元件,若頂部鼓包或漏液,直接換掉;檢查焊點,若存在虛焊或冷焊,用放大鏡檢查,有問題就重新焊一下;對于保險絲,若電路板全部沒電,先檢查保險絲是否燒了,燒了通常說明電路有短路。
特別檢測與處理
用熱成像儀查看電路板上哪里發熱嚴重,過熱的元件可能就是故障點;對于存儲器芯片等特別元件,在維修時要注意切勿使其電壓丟失,因為有可能存儲了重要參數數據或應用程序,用戶若不能恢復,即使維修好了其他部位的故障,電路板也不能正常使用。
維修后處理
維修完成后,要記錄維修過程,以便以后遇到類似問題可以參考。同時,對維修后的電路板進行多方面測試,確認其性能恢復正常。
電路板的儲存與維修是電子設備維護的重要環節。通過技術的儲存方法和效果優良的維修手段,可以延長電路板的使用壽命,提高設備的優良性和穩定性,保護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。